<
>
当前的位置:首页 >>专委会成员 >>专委会委员
  • 姓名: 唐浩林
  • 电话:13545194198(Tel)
  • 邮箱: thln@whut.edu.cn(E-mail)
  • 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领域: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氢-富氢物质相互转换技术
学术兼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四五” “氢能技术”总体组专家、燃料电池方向召集人,IEEE中国氢储能技术分委会副主席、中国内燃机学会储能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青年专委会常务理事、SCI国际期刊《Advanced Composites and Hybrid Materials》、《Energies》、《Polymers》编委。
学术荣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9);先后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2012年)、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2014年)、第十四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奖”(2015年), “高安全性锂电隔膜”湖北省创新战略团队 (带头人,2016年)、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年)、湖北省“产业教授”(2019)称号及荣誉;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2023)、能源领域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19-)、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2019-)。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97.09-2001.06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获学士学位
2001.09-2007.06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获工学硕士、博士学位
2007.07-2008.02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
2007.12-2008.12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后(Research Fellow)
2008.06-2008.12 兼任新加坡国防科技局(DSTA) Research Scientist Associate
2008.03-2011.09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
2011.09-       破格晋升为教授
2020.01-       晋升为二级教授、学科首席教授
主要成绩:
自2000年开始不间断开展氢能燃料电池技术研究,围绕氢能燃料电池技术主持863课题、共用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装备预研基金、重大横向及其它项目40余项,在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30篇、他引13000+次、H因子56,受邀撰写国际专著章节4篇,申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6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次(2024年,2/6)、省部级及行业一等奖3次(2021年、2022年,2/6)、二等奖1次(2021,1/5),三等奖1次(2017,1/3),中国专利奖2次(2020年、2023年,1/5),开发的燃料电池、水电解制氢复合质子交换膜,储能电池隔膜均已投入产业应用:
1.提出的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溶胀应力疲劳破坏理论和快速测试方法成为国际主流方法,并被DOE年度报告作为标准方法引用;主持完成了我国首条全自主技术、30万方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产线设计和建设工作,生产的质子交换膜支撑了2022年冬奥会我国首批材料级全自主技术燃料电池车的示范运行,提高了我国在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2.主持完成了我国首条全自主技术水电解制氢熔融挤出复合质子交换膜产线设计和建设工作,生产的固态电解质(SPE)水电解制氢质子交换膜支撑了我国首台材料级自主兆瓦级制氢示范装置的运行、采用自主高性能质子传导膜的兆瓦级电解水制氢电解槽入选2023年第三批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3.开发低溶胀质子交换膜及其超薄电极制备技术,为进入实体清单的下游氢能燃料电池技术和产业化单位提供了高性能材料支撑。作为主干技术力量参与了CCM膜电极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产业化基地建成为我国最大的膜电极生产基地、同时实现我国燃料电池高技术产品首次批量出口国外,提高我国在这一高技术领域的国际声誉和竞争力。
4.开发的质子交换膜结构复合技术应用于电池隔膜,形成了三层共挤同质及三层共挤异质隔膜创新技术,在惠强新材形成产线10条、产量10亿平/年,产品进入电动汽车一线产业链,是比亚迪刀片电池隔膜的主要供应商,近3年年均产值5亿元以上,科技日报曾以《“一所大学”如何服务“一座大城”》进行报道。

· 中国膜工业协会电驱动膜专业委员会
· 联系人:王经理
· 手机: 182-6360-0206
· 地址: 潍坊市高新区光电产业园孵化二巷155号